巜中国书画》艺术评论家 陈瑞琪
在中国书法史上涌现了诸多名家名作,其中既有《礼器碑》的清超遒劲,也有《兰亭序》的灵和潇散,还有《颜家庙》的雄峻伟茂。正所谓“风格即人”,书家的性情不一,审美相别,即会使作品表现出胡越书风般的差异。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冥心深视,就能体察出这些作品的共通之处,即它们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一种端雅、高尚、宏大的气象。这种正大气象是高于一般风格意义的至上格调,也是中国人文精神与书法艺术经历了千年的涵泳交融之后产生的一种崇高品味。所谓“正”是指严正、纯粹的格调,这种书格的获取与书家的品行修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书法的创作主体是文人雅士,作为传统文人的而言,修德为本,富学为用,是他们终生致力的目标。在修德方面,其强调端严品行的养成一定离不开对传统规则的尊重;而在为学上,求“是”、求“正”成为文人们坚守的重要信条。
书法艺术造诣的品格高低,与文人审美标准和道统修养息息相关。文人重道统,道统的核心在山东,儒家文化是华夏道统正脉!文人的审美标准创作书法,于书中含文,书法作品既有神逸的内涵美,也有妙能的形式美。
书法既要入法,又要入道。通过天质自然的笔墨揮洒,认真惜护着传统文人逸且有品的精神,起笔入文脉,落笔贵传承。文人写书法要动起來,但是写书法的心要静下來。以心静映笔动,把书法写得虚实相生,高低相映,这种动静相宜的笔墨特征,正是传统文化刚柔相济的哲学镜像。
综上所述,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创作还是传播的过程,书法艺术中都体现出了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在艺术上,书法强调审美意境和艺术情境的和谐统一,在文化上,书法艺术因人而异而表现出了文化的多重内涵。
在书法的个性表现与文化内涵上,首先我们有的概念要分清楚。中国书法经过不断累积逐渐形成了一个意义系统。这个意义系统是在漫长的时期,由整个民族协力完成的。每一位参与书法活动的人,受到这一意义系统的引导而同时受到制约,守“法”的同时也不允许创新。无论书法“新”到何处去,也仍然是以精神、气格符合时代的理想为美,而不是以背离规矩搞所谓“形式美”为创新。事实上,时代的审美心理总是发展变化的,当精妍难求时,人以精妍为美:当精妍被当作美的固定形态,强行做作,就失去审美意义,走向美的反面,反不如得之纯真的质朴。正是由于反对不是出于纯真的所谓妍媚的苛求,所以人们宁愿接受被那些人视为“丑拙”的真率,所以才有“以丑为美”的说法。有人不理解美的本质,以为时代兴起了“以丑为美”的风格,为了“以丑为美”,甚至成为一阵时风,那此吼书、头书、射墨等写字,皆为乱象,不是个性,跟本就是哗众取宠,经不起历史检验,不属传统中华文明文范畴。
任何艺术都讲究传承,书法是作为文字工具的文字提炼分化艺术的,所以“写字”二字中有精深博大的内涵。人们即使开始不一定能领悟,但方向对,路子正,总可以逐步走近它,书法是写字的艺术表现形式,路子方向错了,可能谓之为“创新”,但那绝不叫书法艺,顶多叫写字的形为表现,笔者认为凡是脱离书法四个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墨法而随意挥洒的,不传承临摹历史公认书家而脱胎的书法表现形式,都算不上有人文内涵的书法艺术作品。
以上论述交代了正路与歪路,接下来我们商榷个性情感融入书法表现的人文精神,这也是中国书法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更表现出书法创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与精神品质。颜真卿的行书作品《祭侄文稿》流芳百世,不仅仅是因为其令人折服的运笔技巧,更能打动人心的是其中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在作品中,颜真卿并非只抒发自己的一己之思,还表现了在国家兴亡之时,直面苦难的果敢忠诚,在他的笔墨挥洒间,流淌的是作者的一腔热血与激情,令人对其运笔技巧赏心悦目之余,也能感受到这令人震撼的激情。
诸葛亮的《出师表》之所以能够遗世千年,不仅因为其审美价值,其中所蕴含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烈气节更是其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这些作品在一笔一画中蕴含着作者的高洁品质,因此使得其能够在书法艺术中备受推崇,成为深受后世喜爱的书法作品。典型的反面案例就是秦桧、蔡京等人的作品,即使他们的书法作品同样有着可圈可点之处,其作品也曾受人追捧,但由于他們的所作所为在中国历史上遗臭万年,导致其书法作品也被人弃如敝履。
可见,书法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运笔技巧上,还与其个性文化内涵不可分割,正是有了文化底蕴的支撑,才使得书法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源远流长。今时今日,国家提出了2035年全面复兴中国文化,并作为一项首要工作来抓落实,我想!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会大放异彩,我辈将作为推动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士兵,当全力以赴,不辜负后人对我们的殷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