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卷时光

周末晚上,和几个挚友相约小酌。几轮酒下肚,欢声笑语间,时针悄然指向十点。酒驾代价大,打车成本高一番纠结后,我决定步行回家,权当醒醒酒,免得一身酒气引得家人数落。

 这些年,大环境似乎都透着股低迷劲儿,连夜生活都没了往昔的热闹。周末本应是放松消遣的时候,可街道上却行人寥寥,半天都遇不到一个人影,寂静得让人脊背发凉。

走进小区,昏黄黯淡的路灯下空无一人,整个小区仿佛都陷入了沉睡。爬到二楼时,终于传来一阵沉重拖沓的脚步声。循声望去,原来是住楼下的大哥正扶着栏杆,脚步踉跄地走在前面。他浑身散发着浓烈的酒气,身形比我还不稳,回头瞧见我,忙热情招呼:“兄弟,咋个喝到这哈?我看你倒是不经常喝,我是天天都要整点,不然睡不着啊!”

说着,大哥一把搂住我,嘴里不停说着歉意的话:“兄弟,整了不好意思了,白天喊你把火盆里头呢灰灰提了倒掉。这几天风大糊弄呢,灰灰都灌进我家屋头了。”

我赶忙回应:“大哥,该道歉的是我,老岳母过年烧醋碳石,把火盆放楼道上了,我以为她还留着用,就没敢倒,给你们添麻烦了。”边说着,我悄悄缩了缩肩膀,实在是大哥的酒气太过上头,我自己那点酒气在他面前都不敢冒头了。这下我算是明白媳妇为啥对我喝酒有抵触情绪了

本以为大哥到家门口就会直接开门回家,没想到他又一把拉住我,说道:“兄弟,我平时周末才偶尔回来,难得碰上,去你家喝杯水呗?”

于是,我们相互搀扶着歪歪斜斜地跘了一层楼。进了家门,大哥又开始不停地向我媳妇道歉:“妹子,我这个人有点渣精了,你别见近,我家那里当风,一开门灰灰就往家里灌,所以我才冒昧的喊兄弟倒掉了,实在不好意思了。”

媳妇也和他你来我往地道歉,几个回合后才停歇。我准备给大哥倒水,他连忙拉住我的手,说不用倒了。我说正好喝杯水醒醒酒,他说别放茶叶,温开水就行。

大哥温开水喝了一杯又一杯,烟也抽了一支又一支,气也叹了一口又一口。他开口道:“兄弟啊,你看你儿女双全,多幸福。我呢,一个孩子都没有。房子再多、工资再高又有什么用?除了喝点小酒,我也没别的爱好了。你可别嫌我贪杯,我要不喝点酒,根本睡不着,一整夜都清醒着,外面有点动静我都听得清清楚楚。”

他在身上摸索半天找打火机,说刚才那个没气了。我递给他一个,他喝口水接着说:“你们家空调的声音我听得可清楚了,咕噜咕噜的,响一阵停一阵,过会儿又响起来。”

我再次表达歉意,他摆了摆手说:“这不怪你,是我心里实在太难受了。不过,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我一个侄女和你一样,做文秘工作的,他一天给领导写讲话稿,讲话内容已经很全面了,事情也能说清楚了,可领导偏偏为了语言漂亮点,让她左一次又一次的改十多遍,她熬更守夜地改,改来改去,还是讲那些内容,你说说给有哪样意思嘛?现在的人啊!就是往死里卷。我们的日子是拿来过的,不是拿来卷的,卷来卷去,剩下的全部是虚荣心。我刷抖音经常看到关于德国人的生活,他们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周末就彻底放下工作,回到大自然的原始生态中放飞自我,用心用情陪伴家人。就连那些做生意的,一到周末就把店门一关,选择给自己放个假。反观我们,连给自己休息的时间都要用来不停地卷,卷到不愿结婚,不愿生娃,不愿买房……你应该知道我家孩子的事儿吧?

我轻轻点头,说听媳妇提过,心里想着赶紧换个话题,毕竟这是他心里的伤疤。可他似乎借着酒劲,就想倾诉一番。他长叹一口气,说道:“兄弟啊,我家闺女跳楼的时候,我当时真恨不得杀人!那么大一个姑娘,一米八的个头,一下子就没了,谁能受得了啊!”

我想安慰他,却觉得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他心里的这个伤口,只能靠时间慢慢去愈合,或许永远都无法彻底痊愈。

大哥离开后,媳妇倒也没嫌弃我满身酒气,又把大哥女儿的事情详细地给我讲了一遍。原来前几年,他女儿读高中时,正赶上疫情,只能在家上网课。孩子一时适应不了,情绪管理出了问题,患上了轻度抑郁,最终选择跳楼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真心希望大哥以后能不再被失眠困扰。可这个夜晚,轮到我难以入眠了。思绪万千,我开始思考我们的一生、未来、生活、工作、孩子还有人生价值……

我们究竟为何而活?是为了那永无止境的竞争,为了在社会的浪潮中争得一席之地,还是为了追求内心真正的满足与幸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卷”似乎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魔咒。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便被卷入了教育的竞争漩涡,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填满了他们的童年,只为了能在学业上领先一步;成年人则在职场中拼命厮杀,加班熬夜成了常态,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损害了自己的健康,只为了能获得更高的职位、更多的财富。

就拿我的邻居大哥来说,他在事业上或许是成功的,拥有几套房产和稳定的收入,然而这一切在失去女儿的那一刻都变得毫无意义。他的夜晚被失眠和痛苦所笼罩,只能借酒消愁。他曾经努力打拼,以为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就是最好的爱,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在孩子最需要陪伴和理解的时候,他或许正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当孩子在网课的压力下,在情绪的泥沼中挣扎时,他没能及时发现,没能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引导,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再看看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前途,我们给他们施加了过多的压力,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他们身上。我们陪着孩子一起熬夜学习,四处奔波参加各种考试和培训,却很少问过他们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孩子的成绩成了我们生活的晴雨表,成绩好时,全家皆大欢喜;成绩不好时,家里便乌云密布。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他们是否真的快乐,是否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在工作中,我们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追求业绩,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生活质量。我们不敢请假,不敢放松,生怕一旦停下脚步,就会被别人超越。我们在办公室里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眼睛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却忘记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好。我们为了升职加薪,不惜与同事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原本单纯的同事关系变得复杂而冷漠。当我们终于获得了想要的职位和财富时,却发现自己失去了太多,失去了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失去了曾经的友谊和快乐,甚至失去了健康的身体。

我们总是在追求所谓的成功和幸福,却忘记了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财富,不是住在多大的房子里,开多豪华的车,而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在一起,是能在疲惫时得到家人的一句关心,是能在闲暇时与朋友一起谈天说地,是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微风的轻抚。我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无意义的竞争和攀比上,忽略了身边最珍贵的东西。

就像那些德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懂得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周末是属于家人和自己的时间,他们会关掉手机,远离工作的烦恼,去郊外野餐、徒步、骑自行车,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他们注重生活的品质,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不是被物质所束缚。他们明白,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我们是否也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不再那么焦虑,不再那么执着于功名利禄,而是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去陪伴我们爱的人,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放风筝,去图书馆阅读一本好书,去博物馆感受历史的魅力;我们可以在下班后与家人一起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一起看一场电影,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可以在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爬山、钓鱼、露营,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

告别“卷”时光,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努力,而是让我们以一种更加从容、淡定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我们依然可以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但不要让这种奋斗变成一种痛苦和负担。我们要学会在努力的过程中享受生活,在追求物质的同时,注重精神的富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悄然洒在脸上,我从辗转反侧的夜晚中醒来,头痛欲裂,脑海里依旧盘旋着大哥那悲痛欲绝的面容和他女儿那令人惋惜的命运。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渐苏醒的城市,街道上开始有了行色匆匆的身影,他们又将投入新一天的忙碌,而我却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我们的日子,本应是用来好好生活的,而不是陷入无休无止的“内卷”。不停地“卷”,孩子成绩可能从十几名进步到第一名,工作任务或许从明天提前到今天完成,住房从普通楼房换成别墅,工资也从勉强够花变得富裕。但回过头看,我们和孩子因为成绩问题关系愈发紧张,和妻子因为工作忙碌感情日益冷淡,和同事因为利益纠葛默契不再,为了追求更好的住房条件,健康也亮起了红灯。

就算孩子每次都考第一名,能上顶尖的大学,可这就能保证他未来一定能拥有理想的工作和幸福的人生吗?在职场上拼得头破血流,换来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物质生活,住上豪宅、开着豪车、身着名牌。可当身体累垮,才惊觉自己拼命追求的这些,不过是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心。那些成绩优异、远走他乡甚至出国的孩子,也许一年到头都不能陪伴父母一天,我们也只能在他人面前,靠着孩子的成就短暂地满足一下虚荣心。

想想那些懂得平衡生活的人,他们在工作之余,会全身心投入家庭,享受天伦之乐;会走进大自然,感受山川河流的美好;会培养兴趣爱好,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他们明白,生活不仅仅是功成名就,还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温暖与快乐。

我们真该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别再被“卷”的浪潮裹挟,而是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的点滴美好,珍惜身边的人,追求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告别“卷”时光,让生活回归本真,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当我再次望向窗外,街道上的行人依旧忙碌,但我的心境却已截然不同。我不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焦虑,不再为生活的压力而烦恼。我决定从这一刻开始,告别“卷”时光,去拥抱生活,去珍惜身边的人,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因为,生活本应如此美好,我们不应让“卷”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云南会泽县教育体育局 苏红润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lifefix.cn/rw/487.html